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用户新闻 >
关于校服不得不说的几件事
发布日期:2019-08-08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关于校服不得不说的几件事

中国的校服是文化、教育、历史,甚至是政治的缩影。颜色样式的变迁既紧随时代浪潮,又顺从惯性统一。百年前,校服是社会进步的象征;百年后,校服是社会争论的话题。

今天和以后,校服代表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或许是次要的,重要的应该是校服本身的品味。

1916年,林徽因(右一)与表姐妹们的合影。她们身上穿的是北京培华女子中学的校服。校服在当时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象征,尤其是女性校服的出现。

 

1948年,北京清华大学,当时大学生穿着校服参加体育活动。

 

1965年,“人民小学红色小明兵”合影,能够看出当年校服的风格特色。

 

70年代,白衬衣配蓝裤的校服开始流行。

 

90年代,统一穿着“面口袋”校服开始进入视线,成为很多80后的回忆。

 

2001年春,北京天安门广场,几位身穿印有奥运五环图案校服的小学生举目远望,期盼北京奥运早日申办成功。(2001年7月使用胶片拍摄,2008年12月14日数码翻拍)

 

2007年6月26日,香港街头的中学生。

 

2013年09月09日,江苏省南京市,一所学校里玩耍游戏的小学生。

 

2014年3月25日上午,米歇尔在成都七中通过学校的远程教育系统与温江二中的学生进行远程交流。

 

2014年04月02日,江苏省南京市,一所小学学校校园里身穿校服的小学生。

 

2014年04月08日,河南省郑州市,身着英伦范儿校服的学生。

 

校服是陪伴孩子们学习成长的伙伴之一,校服的质量也一直备受关注。那么,一件校服从设计、生产到最后出厂、穿在学生们身上,要经过多少道关?并没有明确规定。但是有记者探访了校服生产厂家以及质检部门,了解学生装产品质量抽查工作中,使用劣质面料、规格型号标注错误、标注不全、质量等问题还是不同程度存在。

 

● 出厂环节过“三关”

设计:要做到既好看、保暖又方便穿脱

相比平常的服装,校服陪伴学生的时间最长,所以舒适度、耐磨耐洗最重要。

 

生产:防止pH值超标等质量问题
劣质的制衣线pH值易超标,如果在潮湿的环境下存放,超标系数会更高,如果是贴身穿着,会刺激学生的皮肤,甚至滋生细菌。还有很多质量方面的问题。

 

出厂:手持验针机“过滤”

校服完成制作后,在出厂前还需要多道验货程序。第一道保险就是每个工人只发一根针,如果发生断裂,只能拿着断裂的坏针申请更换新针;第二道保险就是验针机,每一件校服制作完毕之后,都会用手持验针机“过滤”一遍,如果发现针头,机器就会自动报警。之后,校服还要经过剪线头、熨烫、装袋、再抽查几道关卡,最后才能被送出厂门。

 

●检测面临“20道坎儿”

“学生服质量检测一般需要检测近20个项目”,拿北京市纺织纤维检验所承担着全市学生服的检测任务来说,纤检所技术人员表示这些项目包括:顶破强力、接缝强力、水洗尺寸变化率、色牢度、起球、甲醛含量、pH值、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异味、纤维含量、拼接互染程度等。其中,必检的项目包括:色牢度、甲醛含量、pH值、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和异味。

 

学生:太丑

同学吐槽:我觉得校服是学生、学校的一种身份象征,是形象展示。但是和好多人一样,我也不喜欢穿校服,原因很简单,就是觉得校服设计太过千篇一律,没有特色,肥大无型,校服的选择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是被动接受的,无法表达个人意愿。

 

家长:希望校服能够“物美价廉”

家长认为:校服应该在可接受成本之内做得漂亮些,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更何况是青春期的孩子们。建议有关部门在生产学生服装的时候考虑一下它的质量。

 

老师:减少攀比 便于管理

老师表示:支持让学生穿校服,这样可以减少他们之间的攀比,从而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学习上,服装统一也有利于班级的管理。